热点观察|邵振刚、迟力榕:中日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比较研究

adminadmin 02-04 106 阅读 0 评论

  原标题:热点观察|邵振刚、迟力榕:中日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马拉松赛事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城市举行,赛事志愿服务亦随之成为不可或缺的赛事运行重要组成部分。赛事志愿者是最大的服务提供群体,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与育人功能。通过对比两国代表性马拉松赛事的不同志愿服务特色,探索两国马拉松志愿者来源渠道、志愿服务管理角度、复合文化理念扩展和后疫情时期的马拉松志愿服务趋势走向等参照协作,为两国马拉松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马拉松赛事 赛事志愿服务 比较研究

  近年来,城市马拉松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各国社会拥有越来越高的参与度,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所引发的全民健康意识提升,进一步使其成为运动热潮,马拉松赛事受到各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在亚洲地区,马拉松爱好者最多、竞赛成绩最佳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尤其突出。中国从1981年首届北京马拉松举办伊始,每年各地马拉松举办场次规模逐年递增,尤其是近年在2016年993场、2017年增加到1102场的基础上,2018年持续增长到1581场,全年参赛总人次583万。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马拉松蓝皮书》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田协认证及非认证的各类跑步赛事(包括马拉松、越野跑、10公里跑、健康跑、超马、团队赛、垂直马拉松、定向赛等),再度增长为1828场和参赛总人次712.56万。伴随着中国马拉松赛事爆发式增长,各赛事志愿服务亦随之在神州大地展开,已成为马拉松赛事服务标配和规模化人力资源供给源泉。从1909年神户马拉松至今,日本马拉松赛已逾110年,山中鹿次(2010)将日本马拉松史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期(1970年代)、成长期(1977年至1984年)、安定期(1985年至1995年)、低迷期(1995年至2006年)、再生期(2007年至今)。再生期的启动契机是2007年举办第一届东京马拉松大会,报名者近10万人中抽签选出3万余名参赛选手,另有1万名志愿者首次为赛事提供志愿服务,这让主办方和社会大众意识到,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参赛选手、应援人员、媒体报道等有关,同时与赛事志愿服务息息相关。总而言之,不论中国还是日本的马拉松赛事运行服务中,志愿服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志愿者是最大的服务提供群体,因此,对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开展科学研究,日渐成为中日两国政府职能部门、赛事主办方、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的关注焦点。

  一、中日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价值意义的比较

  综观中日马拉松发展进程,马拉松运动以城市影响力为基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维度,全面展现城市建设成果,是最具代表性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平台,同时对城市的基础建设、交通、旅游、住宿、赛道景观、运动设施等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其中,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马拉松赛事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愈发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型活动中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或空白,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没有顾及、延伸、覆盖到的活动服务领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志愿服务工作是保证大型活动顺利举办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措施。

  (一) 中国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价值意义

  在中国,城市马拉松(包括路跑、超级马拉松等)志愿服务具有叠加式的现实作用,包括提升举办城市文明形象、集结社会动员力量、促进市民社会参与、传播志愿服务风尚、发挥育人成长功能等重要意义。

  1.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志愿服务是当今中国城市文明、城市形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助推器和创建文明城市考核的标准配置,开展城市马拉松志愿服务,能够有力提升主办城市甚至镇区的文明形象,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组织各类别志愿者投身马拉松志愿服务,一方面提升市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马拉松志愿服务作为示范性窗口,充分展示、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突显城市精神乃至乡镇特色,尤其是国际性马拉松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举办城市海外形象和志愿服务“中国特色”。另外,马拉松志愿者在协助整体赛事运行、帮助社会人群的同时,也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成为学习社会文明礼仪和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2. 集结社会动员力量

  马拉松赛事服务需要大量社会群体短期性集合,而投身其中的志愿者组织则是服务于马拉松运行的最大群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它能迅速形成组织化体系,针对性开展工作,为城市马拉松赛事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渠道和支持力量。另一方面,马拉松志愿者弥补了赛事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的不足,由社会各方组成的赛事志愿者组织/团队已经成为马拉松赛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工作团队的重要构成,是赛事主办方、组委会最直接的形象代表,也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此外,各地马拉松志愿服务对社会资源整合、社会价值共识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3. 促进青年社会参与

  志愿服务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是青年乃至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和普遍方式。志愿者组织在马拉松志愿服务全流程中,分别参与组织策划、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行动实施、传播推广、总结提升等志愿服务环节,为社会大众、企业团体和媒体机构等不同群体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机会,青年群体等社会各类人群通过参与马拉松志愿服务,持续关注公共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共识和凝聚合力,这有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

  4. 传播志愿服务风尚

  马拉松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活动,决定了它的志愿服务也是社会公众的一种集体行为,由于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参与度和关注者众多等因素,通过大众媒体、电子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渠道的“放大效应”,让马拉松志愿服务成为弘扬、传递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志愿者向马拉松赛事提供不同岗位的志愿服务,举办城市的整体志愿服务事业社会影响力才得以不断扩大,社会关注与支持力度日益提高,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城市大众的时尚生活习惯。

  5. 发挥育人成长功能

  在我国,近年参与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群体主要来自于青年学生志愿者,主办方和承办方通过组织、开发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岗位,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马拉松志愿服务过程,接触社会,感知社会,发挥专长,专业实践,这不论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抑或对所在组织的功能发展,都极具价值。毕竟,青年学生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不论是在职场工作的青年还是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不同程度都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局限性,而参与志愿服务对其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具有正向教育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人才体系建设。例如,《东莞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东莞马拉松志愿者收获分为两个方面,从个人层面而言,87.19%的志愿者认为参加本次志愿服务增长见识,发挥所长,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68.11%的志愿者认为结识了新朋友,收获了志愿者之间友好情谊,63.93%认识了马拉松运动,被跑手们感动;从社会贡献方面,80.22%志愿者认为传播了东莞市文明形象和志愿组织/团队的社会服务影响力(见图1)。对参与调查的719名东莞马拉松志愿者来说,马拉松志愿服务既有利于个人提升,也促进社会公益传播。

  

  (

  二)日本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价值意义

  1. 推动志愿者人才成长

  在日本,马拉松志愿服务对于青少年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根据2011年神户马拉松赛后对900位赛事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公开显示,20岁以下志愿者占总体人数的42.1%,学生群体占58.6%,“可以获得平常得不到的经验”成为参加赛事志愿服务的最大动机,占比43.9%;同时,日本学者豊田在2007年通过对参加琵琶湖马拉松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总结出志愿服务经验可以促进新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发掘型体验学习。

  2. 跑者与志愿者的自我价值双重实现

  日本公开资料显示,不少马拉松赛事志愿者来源于马拉松爱好者群体,虽然不一定都参加各地、各类别马拉松赛,但通过参与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在支持赛事运行开展的同时延续个人兴趣爱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达到双赢的良好状态。

  日本杉本教授提到日本马拉松志愿者服务的两点特征,也是双赢的具体体现:第一,“从分享痛苦到分享快乐”。灾难志愿者和福祉志愿者更多的是去分担当事者的痛苦和悲伤。而马拉松参赛选手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快乐地奔跑,因此,在其身边为其服务的赛事志愿者也分享到那种快乐;第二,“从感谢到感动”。马拉松志愿者不仅收获参赛选手的感谢,同时因为其参与并支持了参赛选手的整场赛事,让志愿者们有了“眼泪停不下来”和“得到了力量”等切身感悟,实现了个人成长。

  3. 引导志愿文化与环境的形成

  通过日本各种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参与意识,推动赛事志愿者持续性参与其它类型志愿服务,吸引市民大众体验各种志愿服务,形成自发自愿、积极主动参与公共问题解决的良好氛围,创建团结互助的文明社会。同时经过大型马拉松赛事的历练,主办组织的能力建设、社会资源的投入支持等方面,都得到更大提升,也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服务链条。

  4. 城市创生与社会资源整合的促进

  志愿者作为马拉松赛事的“脸面”,为日本各地各类马拉松赛会的运行服务带来重要助力和附加价值,同时提高了国内外对主办城市的关注度,成为马拉松赛事的一抹靓丽色彩,为城市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此外,通过马拉松赛事志愿者招募、服务项目安排等系列活动,促进城乡民众、公司企业、各类基金会、政府机关等各部门的参与及其之间的沟通合作,促进社会多元资源的持续整合,构建城市发展新动力。

  二、中日代表性马拉松志愿服务特色概况

  (一)中国代表性马拉松志愿服务特色

  1. 北京马拉松:组织化动员、规范化管理的华北风格

  诞生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北马”),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马拉松赛事,每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共成功举办了四十届,它同时也是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每年约有3万人参赛,在中国马拉松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多年举办赛事的经验基础,北马组委会设有专门的志愿者管理部门对赛事志愿者统一进行管理,充分发挥了北京的首都地理位置优势。北马志愿者大部分是来自北京高校的学生青年,教育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较高,北马志愿者管理主要是从志愿者规划、获取、培训、使用、激励五个方面进行,其中,北马管理者大多具有赛事管理的经验,对赛事志愿者培训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北马志愿服务通过首都各高校团委、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发动,展现大学生志愿者规模优势及服务特点,结合北马志愿服务多年实践,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笔者曾连续参赛2015、2016年北马的全程组,亲身感受“中国第一马拉松”的志愿服务实施特色。

  2. 杭州马拉松:兼具细化分析与专业配岗的华东特色

  杭州马拉松始于1987年,也是国际田联路跑金标、中国田协金牌马拉松的“双金“赛事之一。根据2017年杭州马拉松志愿者手册显示,组委会对杭州马拉松志愿者各岗位工作的任务、所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环境均有详细描述和分析,对于在不同岗位服务的志愿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有具体要求,同时,有了详细的工作分析,使后续的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明确了方向。此外,杭州马拉松志愿者采取“定岗定位定人”原则,即服务地点与志愿者对应、每个岗位与每个志愿者对应的原则。整体赛事志愿者配岗工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在招募时就已开始,在培训阶段已完成;专业志愿者在招募和培训的同时被统一分配到赛事的各个赛点上,与各赛点上各岗位的裁判长对应;而非专业志愿者则由高校志愿者负责人统一安排,分配到各赛点由各岗位的裁判长负责监督和管理;第二类是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必要调整配岗,不同岗位志愿者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志愿者工作完成的进度对志愿者进行调度和再分配,以确保赛事志愿者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笔者曾参加2014年、2018年杭州马拉松全程组赛事,见证其赛事志愿者的热情和专业。

  3. 广州马拉松:多元化参与、多维度支持的岭南特色

  作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中国田协金牌马拉松的“双金“赛事,广州马拉松(以下简称“广马”)始于2012年,赛事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私立华联学院、广州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广州市荔湾区善爱行动志愿工作促进中心等机构。广马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志愿者报名申请和选拔确认等程序,确定赛事志愿者队伍并在广马官网公示,其中针对社会志愿者领队招募还专门进行面试遴选,确保其赛事发挥志愿者骨干领袖的重要作用。广马通过组织赛事志愿者分批参加广州志愿者学院组织的通用培训、组委会各业务部门面向专业志愿者的专业岗位培训和赛道模拟实训等系列培训,同时赛事志愿者可以在赛事当天凭广马志愿者证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轮渡等公共交通,以及赛前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发放专属志愿者服装和赛后举行广马志愿者表彰等保障激励措施,并举行广马志愿服务总结会议,为来年赛事志愿服务夯实工作基础。笔者从2013年至今,每年都参赛广马的全程马拉松,观察其赛前赛后的志愿服务表现,呈现出独具岭南特色的志愿服务效能。

  4. 东莞国际马拉松:全流程保障激励与全媒体传播的创新管理

  位于南中国的广东省东莞市在2016、2017年和2019年,连续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尤其是2017年和2019年升级到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级别,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形成了独特的马拉松组织策划、赛事运行和志愿服务等工作经验。其中,赛事志愿服务因其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受到广泛好评,它一方面有效保证了东莞国际马拉松(以下简称“莞马”)顺利举办,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莞马也为本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莞马主要由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以及来自东莞市11个镇街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共同组成,志愿者管理工作流程(见图2)紧密配合莞马运行变化,同时根据莞马工作需求和赛事志愿者自身特长、服务时间等因素考虑,分配到综合部、竞赛组织部赛事服务部、安保交通部、医疗保障部宣传媒体部、氛围营造部、志愿者服务部等组委会八个部门,提供赛事运行各阶段志愿服务。赛事当天,所有莞马志愿者们凌晨4点就踏上志愿服务“征程”,最晚的志愿者直到下午3点半才结束服务。组委会志愿者服务部、团市委专门委派赛事志愿服务监督员,在赛事举办期间对莞马志愿志愿者形象、到岗情况、服务质量、信息传达、闲时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及时发现赛会志愿者服务期间所呈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协调解决。

  

  在赛事志愿者保障方面,莞马比较重视完善保障体系,夯实莞马志愿服务运行基础,以2017年莞马为例,其包括:一是组委会为每位志愿者购买了人身保险,免除了志愿者参与赛会服务的后顾之忧,并统一配备了特色鲜明的赛事志愿者服装;二是由市食药监局为莞马志愿者严把食品安全关,积极联系餐饮行业的爱心企业以及各高校饭堂,协助做好莞马志愿者餐饮保障工作;三是由市交通部门严把交通安全关,密切联系组委会各志愿者使用部门,认真做好赛时志愿者的投放和接送计划,赛前组织救护志愿者、竞赛志愿者骨干和车辆司机进行实地踩点,赛时安排83辆志愿者接送车,确保志愿者准时到岗、安全到校等。此外,莞马志愿者还可以领取共享单车免费骑行月卡,作为个人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交通补充。在志愿者激励工作方面,组委会举办莞马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和制作了莞马限量版志愿者纪念徽章以及精美的赛会志愿服务证书和小礼品,根据各个岗位志愿者的实际表现,奖励给坚守岗位、认真服务的志愿者,极大地鼓舞士气和振奋人心,培育志愿精神荣耀感。此外,结合莞马各阶段工作流线,组委会制定出全媒体联动的宣传策略,取得可喜成效,包括:举办12场线下宣讲,吸引社会各界志愿者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在全省“青年之声”平台和全市团属公众号上,策划实现20多次线上活动,获得30多万阅读量及超过1万人点赞及留言;策划推进5部志愿者纪录宣传片,引入本地青年优秀文化传播团队的创意,展现莞马志愿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热忱的服务质量;联系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等媒体,对莞马志愿者风采进行报道,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擦亮东莞“志愿之城”名片。笔者曾参加了2016、2017、2019年的莞马全程赛事,并在2017年莞马赛后受组委会志愿者服务部委托,对负责不同岗位的赛事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进行现场调研访谈和面向莞马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撰写完成了莞马志愿服务研究报告,探究其服务特色和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二)日本代表性马拉松志愿服务特色

  日本马拉松志愿服务需要追溯到体育志愿服务。日本初次有组织地招募体育志愿者,是在1985年神户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8363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了赛会服务,其后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等体育赛事的开展,促进了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增长和成熟。笹川体育財团将体育志愿服务定义为: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地,为社会及个人、团体的体育发展提供自己的时间、劳动力、技术等服务。日本学者山口将体育志愿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俱乐部团体志愿者,一类是赛会志愿者。赛会志愿者中,包括审判员,翻译,医疗救助,信息处理等需要专业技术的专业志愿者,也包括提供饮品食品,登记,引路,搬运等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胜任的普通志愿者。2010年日本教育部提出了体育立国战略,强调体育志愿者的重要性,2011年制定了《体育基本法》,并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制定了《体育基本计划》。日本各地区也通过参考《国家体育基本计划》制定了各自的体育促进计划并推动其发展。日本《体育基本计划》中共14次提及“体育志愿者”。

  《体育基本计划》(2012)原文摘录:

  第三章 今后五年的全面、系统地推进措施

  2. 扩大年轻人的体育参与机会、老年人的体力增强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体育活动的推进

  (1)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的推进

  ③今后的具体措施:(体育志愿服务的促进与传播)

  ○中央政府通过与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及研究机构,体育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宣传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事例,促进国民对体育志愿服务的关注。

  ○地方行政机关通过表彰在体育志愿服务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志愿者,例如认证他们为“体育志愿者大师”等,来鼓励体育志愿者。

  ○地方行政机关和体育团体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当地居民可以经常参与到例如综合体育俱乐部等区域型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团体的管理中,以及类似校区运动会和地区体育大会的运营及实施、指导和管理中。

  2014年日本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关于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将体育志愿服务定义为无偿地为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提供指导等服务,或是在国际及地区体育赛事中提供专业技能服务及支持大会活动开展的服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教育部提出了明确体育志愿者的定义,促进对其正确理解;志愿者领袖及志愿服务协调人员的发掘和培养;通过体育志愿服务促进整个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的好循环等一系列建议。

  马拉松志愿服务作为日本体育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献不一样的服务特色,以下从东京、大阪、京都三地的马拉松志愿服务进行具体分析。

  1. 东京马拉松志愿服务:系统型、协作型服务

  东京马拉松是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的亚洲地区唯一赛事,优异的赛事服务一直深受各国马拉松跑手欢迎。每年赛会前召集约1万名青年志愿者、700名志愿者领袖和130名志愿者领袖辅助者投入到赛事服务中,志愿者人数与参赛选手人数比例基本达到1:1的规模。东京马拉松志愿服务主要内容有以下7项:

  (1)选手登记服务

  举行相关企业的展览,并为选手完成身份验证,交换号码牌,分发东京马拉松签名T恤,为选手做导引。

  (2)东京马拉松家庭大赛、东京马拉松友谊大赛的各类协助服务

  体验赛类型的东京马拉松家庭大赛及友谊大赛,通常在东京马拉松前一天举行。东京马拉松家庭大赛是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一边享受跑马的刺激,一边体验跑步乐趣的机会,而友谊大赛是为海外来的跑者及观众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志愿者主要提供参加登记、安排路线等赛事服务。

  (3)东京马拉松赛事当日岗位服务

  志愿者主要开展入口处辅助行李检查、引导参赛选手和观众入场、检查号码牌、寄存行李、分发饮料和食物、引导参赛选手进入相应的起跑器、回答各种咨询服务以及为轮椅选手提供帮助等赛事服务。

  (4)东京马拉松赛道管理

  为保证参赛选手及观众的安全,志愿者协助进行合理的赛道安排、距离显示、路线指示等管理服务。

  (5)东京马拉松赛道沿线补给服务

  志愿者提前准备装好水及运动饮料的纸杯,将各种食物(例如水果和面包)放在托盘中并主动分发给有需要的选手。

  (6)东京马拉松终点服务

  志愿者带着笑容主动地对完赛选手祝贺:“恭喜完成!”,向完赛跑手提供饮料、食品、毛巾、奖牌等,回收号码牌并协助选手领取行李,主动进行场馆指南等,还在服务期间和结束后开展垃圾回收等,确保场地环保清洁。

  (7)志愿者领袖及志愿者领袖辅助

  志愿者领袖扮演着“协调和支持”成员的角色,提前确认工作守则及每日工作内容,并在赛事当天,确认到场志愿者人数、说明当天内容与注意事项;志愿者领袖辅助是发挥支持志愿者领袖的作用,并协调联络现场工作人员。

  东京马拉松的开展与东京马拉松财团、东京马拉松志愿者官方俱乐部VOLUNTAINER等机构的支持密切相关。2010年,东京马拉松财团成立,财团以确保东京马拉松的顺利运行,推动其发展成为吸引日本国内外参赛者的世界级比赛,并通过对跑步运动的振兴,促进市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充实市民生活为目标。其中,VOLUNTAINER是东京马拉松财团下属的志愿者官方俱乐部,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登记志愿者人数为2.5万,其标语是A VOLUNTEER is an ENTERTAINER(志愿者也是娱乐者),表达了志愿者在热情好客,娱乐大众的同时,自己也要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主旨。VOLUNTAINER为了促进马拉松开展和培养体育志愿服务文化,提供志愿者会员登记,最新信息公布,志愿者领袖以及志愿者领袖辅助员的培训、研修等项目。通过多个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东京马拉松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性的登记、联络、培训、服务的志愿服务网络。

  2. 大阪马拉松志愿服务:与慈善、商业文化结合型服务

  大阪马拉松开始于 2011年10月30日。每年参赛选手约3万人,同时有约1万名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包括为参赛选手准备分发的袋子、选手的接待及登记、为选手提供水及食品,路线安排,为选手寄存行李,分发毛巾及完成纪念奖牌、相关活动的接待、自行车搬运等。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大阪马拉松比赛也被称为是慈善马拉松比赛。参赛选手可以从环境保护,体育事业,儿童健康成长,医疗福祉等7个主题的14个非营利公益组织中选择要捐助的组织,捐款后的参赛选手被称为“慈善选手”,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同时,促进市民对慈善公益文化及志愿服务文化的认知与传播。同时,大阪作为自古以来的商业中心,各大商家也积极参与到支持马拉松的开展之中。其中吸引了很多选手的原因是,由大阪市商店会总协会主办的为参赛选手提供食物的志愿服务活动,多个商家免费在跑道两侧为选手提供30余种当地特色小吃,选手不仅可以补充能量,同时因为抱有对下一站小吃的期待,而获得继续跑下去的动力。根据关西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这项企业志愿服务活动使店主有机会重新考虑各自创业时的初心,同时激活了商店街区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服务风景线。

  3. 京都马拉松志愿服务:以“跑手为本”的贴心型服务

  2012年3月11日,京都市举办了第一届马拉松大赛,大赛途经天龙寺、金阁寺、下鸭神社、银阁寺等七个世界文化遗产圣地,以及平安神宫、大德寺等著名观光景点,赛后还有与舞伎拍照留念等体验京都独特魅力机会,京都马拉松大赛由此受到了不少世界马拉松跑手的关注,每年约有16000名选手参加。为了保证选手安全和顺利完成比赛,组委会每年招募8000名志愿者,志愿者可以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参加,可以参加全程4天志愿服务,也可以选择参加1天,报名通过的志愿者在大赛半个月前,需要参加组委会召开的说明会。说明会包括赛事总体说明和分组工作分配说明,组委会同时为志愿者配备专用运动服(赛后回收)、帽子、脖套(为长时间户外服务的志愿者防寒)、志愿者手册及交通卡(500日元/天)。京都马拉松志愿服务按赛事日期划分有以下内容:

  (1)赛前3天,志愿者们准备给参赛选手分发的袋子,里面放入参赛号码牌、相关活动传单等参赛物品。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赛前1-2天,参赛选手报到登记时,志愿者进行其身份验证,然后发放参赛袋。

  (3)赛事当天的志愿者类别,分别有为选手指引方向的“引路志愿者”、应援人员及附近居民需横穿路线时,协助搬运自行车和婴儿车等“自行车等搬运志愿者”、协助2000多名外国选手的“外语志愿者”等等;此外,赛场布置、张贴标语、为选手提供水和食品、医疗急救协助等赛事服务都活跃着不少志愿者身影。在选手赛后休息的终点区域场所,志愿者会向参赛选手免费提供亲手制作的热腾腾的味增汤,还可以提供泡脚或者按摩服务来帮助选手缓解疲劳。整个大赛过程中,志愿者都会用京都话向选手致以“欢迎”、“辛苦”等问候语,形成选手、志愿者一家亲的温暖氛围。

  三、中日马拉松志愿服务的研究启示

  马拉松志愿者管理是赛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着马拉松志愿服务及其志愿团队的高效运转,因此,开展中日马拉松志愿服务研究,有必要横向比较两国代表性马拉松赛志愿服务的异同点以及研究经验,相互学习,吸收经验,逐步提高中日两国乃至亚洲地区马拉松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1. 赛事志愿者来源渠道——组织化与社会化的路径区别

  分析是招募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确了组织的需要才能决定录用何种工作人员,它是对组织中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权利、职责、隶属关系、任职资格、工作条件、人员结构(包括质量和数量方面)等各种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任职者资格的过程。从志愿者来源的角度而言,中国马拉松的志愿服务大多数以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志愿者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工作热情高、实务经验缺乏和每年人员流动性大等共同特点,并且主要通过学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招募集结,组织化程度高。日本马拉松赛事在举办初期,志愿者来源也是多数为大学生群体,后来随着社会变化,马拉松赛事志愿者结构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年龄分布从20岁至70岁不等,这种变化增进了各个年龄层次、各个职业来源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及学习。这些数据变化与马拉松志愿者中心的职能发挥、经验积累息息相关。日本每个马拉松主办城市,都有自身城市的马拉松志愿者中心,负责每年赛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招募与联络、宣传与协调等工作,包括服务内容、人数、时间等招募条件和招募信息,都在马拉松主办方主页及相关部门主页公开发布。同时,通过主办城市报纸,电台及SNS等多种方式的社会传播,对每位志愿者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的准确分配、以及在官方网站公布马拉松赛后成果的转化,都能让马拉松志愿者了解其服务贡献的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认同,显示出整体社会化程度较高。

  2. 赛事志愿服务管理角度——从个体到组织的不同视野

  中国各马拉松志愿服务的整体工作流程大致相同,基本上都在志愿者相关培训、协调对接、统筹安排等方面,密切配合赛事组委会需求,而且甚少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伴随中国马拉松事业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双发展,马拉松志愿服务管理组织逐步重视对志愿者保障和激励工作,让大量的高校大学生在马拉松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并促进个人成长。但不论是北马、广马、莞马还是其它马拉松赛事,时间跨度都比较短,属于临时性质,因此赛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普遍具有临时性,这决定了其志愿服务也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尽管中国各城市马拉松能在短期内迅速地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吸引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赛事志愿服务行动,但在赛事结束后,常常出现大量志愿者流失、赛事志愿服务宝贵经验无人传承等令人惋惜的现象,次年的赛事志愿服务管理者又重复着前人已做过的同类工作,新一批大学生组成的马拉松志愿者又重新招募集结、组织培训等短期工作,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较少考虑积累传承以及进行深度的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管理研究。

  在日本,不太流行使用“管理组织”说法,而是使用“支持组织”,马拉松志愿服务组织多被称为“支援组织”(support organization),具有着答疑、研修、活动援助、开发、研究、人才、财源、活动地点确保等职能,使志愿服务的供给更加圆滑高效的一种组织。它不拘泥于志愿者的管理,而是更加广泛的、柔软地支持志愿者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举办城市的马拉松志愿者中心,还有日本体育志愿者协会(JSVN)负责志愿者信息管理、培训、志愿服务宣传等相关事项的全国性志愿者支持组织,明确职能且多层化,形成层级联动的支持系统。作者迟力榕(2016)的研究里提到,相比较日本的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急需支援组织的职能强化,具体的志愿者支援组织名称可定义为志愿者中心、NPO中心等。此外,不论东京、大阪还是京都马拉松,通过赛事志愿者培训,不断扩展志愿者知识与能力,提高其专业性与积极性。例如,上述的三个城市马拉松,都会接受轮椅选手与普通选手的参赛,那么赛事志愿者就需要了解对残疾人服务的基本知识、礼节和技能。因此,组委会通过各类型的说明会、研修会等培训实施,给赛事志愿者创造机会去不断地学习和经历,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度,提升对马拉松志愿服务价值的理解,保证赛事志愿服务的顺利完成。通过日本的马拉松赛会服务可以看出,志愿服务强调的不仅仅是奉献,同时很重要的是,志愿者自我成长的实现,而志愿者乐在其中的服务才有可能是可持续的志愿服务。

  3. 城市文化结合跑步文化的服务理念——复合文化扩展的共同呈现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无论是大阪、京都,还是举办马拉松的日本其他城市,都在积极地将各城市的方言,饮食等文化融合到马拉松大赛志愿服务的标语和服务项目中,它不仅推动了所在城市马拉松的顺利举行,同时彰显了各地城市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人报名参加到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创造了体育、志愿服务、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共赢。马拉松志愿服务虽然是短期的赛事服务,但只有与举办地的城市文化相结合,才能最终形成有着各自特色的持续性志愿文化风格。另一方面,作为亚洲地区马拉松运动领头羊的日本,跑步水平高,民间基础扎实,跑步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因此马拉松志愿服务文化性相对彰显。

  而在中国,城市马拉松或多或少都会带动当地交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消费提升,加上外国参赛者带来的世界各地文化和生活习惯,使得一场城市马拉松赛事亦成为一场文化交流盛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城市马拉松近年陆续增加城市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国热爱跑步和跑马拉松的人数激增,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跑步文化,例如跑手普遍喜欢听到鼓励和祝福、跑手们自发形成的跑团习惯在赛前合照、冲刺完赛后重视志愿者给跑手挂完赛牌的仪式感等等,这些约定俗成的跑步文化,需要赛事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能相匹配,有的放矢,针对跑手、媒体或赛事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进行合理到位的供给服务。毕竟,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已逐渐成为参赛跑手对赛事体验的最直观感受。

  4. 后疫情时期的马拉松志愿服务趋势走向——常态化防控与服务创新的考量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大阪马拉松、奈良马拉松等赛事宣布取消,东京马拉松在3月1日只举行200名职业运动员参加的精英赛,同时东京奥运会及奥运马拉松赛推迟至2021年夏天举办。据日本主流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及社会对体育志愿服务的期待只增不减,其中的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注重防疫工作与赛事志愿服务的平衡,并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兼顾志愿精神从体育领域延申至社会福祉、教育等领域,最后促进文明互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力图将城市马拉松志愿者打造成为马拉松赛会窗口,展现整座城市最美风景。

  同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北京、无锡、深圳、清远等城市马拉松被迫推迟到2021年举行,进入中国疫情常态化防控之后,2021年的城市马拉松充满挑战和机遇,这一方面增加了中国马拉松志愿服务活跃和传播的新机会,另一方面,中日两国的各城市马拉松赛进行期间,聚集了大量选手、赛事服务人员、志愿者、媒体和沿途观众,容易产生防疫风险,这对于马拉松组委会和赛事志愿服务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在防范疫情、提供服务的两项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符合需求,将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长期命题。此外,中日马拉松志愿服务可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共同争取在管理模式、服务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再创新,为亚洲乃至世界马拉松志愿服务提供“东亚样本”,推动两国马拉松运动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双新高。

  参考文献:

  略

  作者简介

  邵振刚,男,中国广东省广州志愿者学院助理研究员/国家社工师,马拉松爱好者,研究方向为志愿组织运行管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实务等。

  迟力榕,女,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助手(研究员)/日本国家社会福祉士,社会福祉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非盈利组织,地域福祉。

  校对 | 孙睿 周家颖

  美编 | 邢慧君

  转载 | 微信(zxm6679)

  责任编辑:

热点观察|邵振刚、迟力榕:中日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比较研究

热点观察|邵振刚、迟力榕:中日马拉松赛事志愿服务的比较研究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足球无插件免费观看_欧洲杯2024赛事直播-欧冠赛程网播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www.dhdst.com/post/2qfim.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访客 访客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