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调研报告

adminadmin 02-06 101 阅读 0 评论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体育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具备多种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身体发展,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正确对待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康市唐江镇的农村小学,正式调查始于20xx年6月15日,在各个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截止20xx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阅读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这些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等情况,为探讨如何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作好准备。

  二、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农村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缺乏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个别小学,学生人数203名,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按每周每班体育课总数是3节,那么一个星期就有18节,而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人(每人每周3节体育课),兼职老师5人,这样一来体育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

  (三)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个别教师能力低下,教师不可能自主地选择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的游戏流于形式,内容过于单调,过于竞技化,课的内容常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创新意识不够。

  (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决对策

  (一)领导的观念转变与重视程度

  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三维”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三基”教学及“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大胆创新、开拓、拓展体育教学,始终围绕着“健康第一”,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一堂课,即要注意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配齐配强师资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整合场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它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一方面,我们要巧用场地。我们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还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动器材,如捡沙袋、滚铁圈等。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充当活动器材,这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三是对体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前言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肩负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国家未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目前,在我们学生周围经常会出现某些同学因过度劳累而晕倒、生病等现象,这表明很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十分充足,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造成中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因此,本文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内容、动机、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发现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榆中县10所农村中学中每所中学抽取90名学生进行调查。10所学校分别是榆中二中、榆中三中、榆中七中、榆中五中、金崖中学、清水中学、小康营中学、和平中学、新营中学、马坡中学,在每所学校中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中分别抽取12名女生、18名男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兴趣等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书籍。

  (2)访谈法:通过与榆中县的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座谈,了解现在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共向榆中县农村中学发放学生问卷900份,回收840份,其中有效问卷820份男生480份女生340份,有效回收率91%。

  (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回收问卷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不论项目或锻炼次数男同学均比女同学要高出20%左右。

  “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任务中提出:“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等”,被调查的中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情况与此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女生,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男生差。

  2、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

  榆中县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主要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育课。其中,体育课、早操、课间操作为国家规定学校组织的锻炼形式,96.7%的学校都组织开展,而除两操、体育课外的其他的锻炼内容则很少。学校在日常的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很少有组织地进行课外活动。

  3、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榆中县农村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但从调查中发现,仍有一些不良现象,如有19.5%的学生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这说明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县教育局精神,对照《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坚持软件从严、从实的原则进行自查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共有15个教学班(1—6年级),在校学生672人,现有教职工83人。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认真贯彻体育课标的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 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二、提高认识

  我校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了校长领导、教导主任负责体育工作制度。学校领导在教师会上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 认识此次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都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育工作做好。

  三、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工作,学校制定了体育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广大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自查,最后由学校体育组协同教导处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收集、 整理资料,最后由体育组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四、自查评估情况: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教师的师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我校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课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评比竞赛活动。通过评比竞赛活动,我校青年体育教师都在压力与成功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逐步成长为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各项器材设施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我校积极添加各项体育器材。学校在资金面紧缺的情况下,仍多方努力,坚持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改造完善,计划规划活动场地,能满足师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今年一共支出1.1万元经费。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体育教学秩序。我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体育课程:一到二年级每周 4 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 3 节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同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

  4、管理到位,责任到人,顺利开展体育工作。

  (1)我校按“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周迎春校长为组长,顾成民副校长为副组长,徐志超、沈倩倩等体育老师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体育节、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等等,校长与行政们都带头参加。正是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有200米运动场和2个篮球场、标准七人制足球场一块等体育场地,以及全民健身器材11套,体育器材基本达到省级器材配备的要求,由陈冲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3人、兼职教师1名,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及室外补贴的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2)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笔记和体育论文,并上送参加评选。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5、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在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教体艺[20xx]15号及xx号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出以下工作报告:

  一、体育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我校根据教育局、xx教育学区督导办的工作部署,历年来一直注重体育工作的开展,具体体现在:

  1、确保管理到位。年初,我校将体育工作纳入了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并对体育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应急管理机制,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确。计划中认真组织实施体育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2、确保教学到位。教导处定课表以前,需经过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审核体育课是否开足以后方能确定。在体育课上,不准其他老师占用课时。要求体育老师认真制定体育工作教学计划,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学段的教学,校长每学期对体育课进行听课,评课。

  3、确保活动到位。我校每天上午安排了跳绳,踢毽,练球等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大课间开展过程中,要求本班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参与。每年的11月下旬学校按例召开冬季运动会,到今年我校已经举行了第五届冬季运动会,运动会项目有:100米短跑、500米长跑、50米往返接力跑、跳高、跳绳、踢毽、掷沙包、拍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10余项。

  4、确保资金到位。每年学校预算5%以上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体育工作中,用于购买体育设备、体育器材、学生活动等,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5、确保学生体质测试到位。每年按教育部的要求,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体育老师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体育老师实事求是地进行测试,测试完后按要求进行上报。

  二、取得的成绩

  1、增强学生体质。通过体育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后,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学生考勤表上,感冒,发烧等病假出现很少。

  2、丰富学生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劳逸结合,体力与脑力结合,让学生不感觉读书是枯燥的一件事。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从小形成了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队伍不达标。由于我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各班的体育课都是兼职老师所上,在教学上对课程标准掌握还不够到位。并且有的体育课经常被老师占用,学生没有好好地上好体育课。

  2、体育场地不达标。我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现在仅有一个篮球场,没有田径场,更谈不上体育馆,在举行的历届运动会中,因受场地所限,所以成绩都不是正常的标准。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工作主线,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市委“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要求,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积极与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对接协商,并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调研组在吴刚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巴南区、彭水县等区县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为基础,引导开展群众体育运动。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按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市民身边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日常健身需求。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协调各有关单位抓好全民健身工作相关任务措施的落实,推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通过狠抓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健身赛事、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体育健身文化,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到实处,用改革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引导开展群众体育运动。

  (二)以打造体育赛事活动为动力,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全市按照“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思路,引导各地结合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届老年人运动会、九次全民健身日暨“全民健身周”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全市年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群众体育活动2000次以上,带动全市群众开展登山、游泳、太极拳、健步走、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全市社体指导员达56781人,每万人约有19名社体指导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2.7%,位居全国第7位。在第十三次全运会上,重庆代表团获得的4金7银9铜的成绩中,群众项目就获得1金4银5铜,充分展现了我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为保障,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按照全市体育发展总体思路,已新建和更新一批城市体育公园、乡镇健身广场、社区路径工程、农体工程、多功能运动场,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目前,区县累计建成标准体育场37座、体育馆40座、游泳馆32座,全市累计建成农民体育工程8858个,全市覆盖率达98%;乡镇体育健身广场393个,全市覆盖率达38.91%。20XX-20XX年,累计建成社区健身点600个,完成418个贫困村综合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新建了一批社区健身中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设施、攀岩场地等体育设施,4个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参加锻炼的健身需求。与此同时,继续加强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和全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补助资金7563万元,有效推进了全市69个大型体育场馆和5个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让更多市民参与到群众体育中来,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扎实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二、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总体而言,我市体育健身的法律、意识、文化、观念等软件建设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还相对滞后。基层对“农民体育工作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三个层面的认识均不够充分、不够到位,导致在具体工作中未将群众体育工作置于重要地位,也没有把推动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重点。基层为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较为缺乏,在健身知识普及、理念兴趣培养、体育活动组织、健身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均与城镇居民有一定差距,广大群众主动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还不够强。

  (二)基层群众体育社会组织不够健全。目前我市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还不够健全,尚存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工作保障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也低于西部其他城市,社体指导员普遍社会存在感低,志愿服务活动不能有效保障。市级体育单项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量少且作用发挥不够,市、区县、乡镇协会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性有待提高。大部分区县仅有少数几个区级体育协会在镇街、村社有下伸组织,农村懂体育、会指导的人才匮乏,镇街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组织没能有效建立起来。

  (三)基层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供给不足。虽然近些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建设力度,大力改善居民体育健身条件,但现阶段还只是对居民健身需求有所缓解,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国家确定的1.5平方米目标尚有差距,尚不能满足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层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缺乏整合与统筹、体育场地和设施对群众开放率不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与后续维护急需加强等问题。以巴南区为例,多数健身设施配建在二环以内的镇街,二环以外偏远村、薄弱村体育设施资源相对匮乏,居民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缺少配套的健身设施。且多数镇街由于资金限制,缺乏规划建设体育场所的硬性要求,建设初期就侧重集镇的规划布局和集中居住的功能定位,存在重居住功能轻健身需求的不合理现象。

  (四)基层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尽管我市在20XX-20XX年期间,在群众身边新建了600个社区健身点,切实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很多农村地区仍然缺乏相应的体育场所和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局限于逢年过节,集中于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期间,参加者大多为学生、退休老同志、企业员工、村干部,基层一线农民很少参加。政府组织的健身运动多,民间自发的健身活动少,民间健身局限于参加广场坝坝舞的中老年人群,缺乏组织、牵头人,形式与对象单一,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活力不足,呈现差异化发展现象状态。

  (五)基层群众体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虽然逐步增加了群众体育事业在财政预算中的支出比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相当有限,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基层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在群众体育组织的经费投入上,有些区县未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财政安排的体育经费缺口仍然存在,无法满足群众体育开展的需要,体育协会开展日常性群众体育工作和参加上级群众体育比赛基本上是自筹或向上级请示经费,经费渠道主要来源于会费收入、社会单位赞助等,基本上是以收定支。例如彭水县,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彩票公益金和自筹资金,尤其是乡镇(街道)用于开展群体活动经费紧缺,以社会支持为主,不能满足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

  三、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群众体育宣传,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文化氛围。构建体育宣传格局,掌握体育宣传工作主动权,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牵动社会媒体关注体育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提供更好服务。通过《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立法宣传主题系列活动,努力“让重庆动起来、让全民动起来”,通过大型群体赛事活动引领、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和国民体质监测、开设健身知识讲座等方式,用农民听得懂、看得到、听得进的方法普及健身知识和健身文化,营造积极参加全民健身的良好舆论氛围,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和理念。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群众体育锻炼水平。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扶持和引导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基金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鼓励民间自发性健身团队和网络体育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制定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办法,着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创新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区健身点建设,突出对社区居民的常态化、多元化服务,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范管理和有效服务,实施持证上岗。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动作用,提供科学健身服务,不断完善市、区县的协会组织,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让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成为群众体育健身的核心。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要落实专人负责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工作,可以整合文化和体育资源,设立“文体专管员”。通过政府购买体育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充分调动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三)加大场地均衡化建设,让体育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立足于体育为民惠民的原则,继续建设和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点等场地设施,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着力解决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发展不平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的利用率。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继续建设和完善县级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示范性体育公园、登山步道(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等场地设施。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丰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稳步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定期开展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智力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加大力度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体育节日,在农村开展各类小型多样、就近就便、贴近生活的羽毛球、乒乓球、登山、跑步等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发展体育、享受体育的热情,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将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打造成金牌赛事,将群众参与度高、有发展前景的大众赛事提档升级为品牌赛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提升金牌、品牌赛事的数量和质量,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五)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投入,政府要按每年度完成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需要保障经费投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体育彩票公益金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合理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比例,确保区县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工作。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划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落实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体育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机构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按照《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关于开展“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通知》(农体〔20XX〕7号)要求,我省及时印发专题调研通知,组织调研人员,遴选调研地点,采用函调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积极发展农民体育健身事业是全面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加强体育健身已逐步成为农民的新需求、新要求。近年来,安徽省农民体协在中国农民体协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举办了九届“全民健身日”全省农民登山大赛、两届全省农民广场舞大赛,会同省体育局举办了九届全省农民篮球大赛、毽球大赛等赛事活动,一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对各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引导了各地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通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比赛与举办节会相融合、与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相融合的方法,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取得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

  (一)农民体育健身与休闲农业相融合,促进体育健身有效发展。据宿州市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规模的农家饭店、垂钓园及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园100多家,从业人数近2万人,带动农户1500余户,年接待休闲观光旅游人员100余万人次。泗城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泗县被评为全国优选“运河人家”旅游景点综合项目名录,泗城镇和山头镇瞳城村分别被评为全省第三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健身走、徒步等健身项目参与人数增加。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三年来,镇政府投入在体育设施、健身路径、体育比赛等方面的资金达到1600多万元,通过每年举办回归乡间桃花节草莓节毅行等活动,每年参加比赛活动人员超过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民体育健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强化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我省建设100个乡镇级健身广场,200个社区全民健身苑,9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886个晨晚练点,1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推动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通过示范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体育健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农村体育健身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实现共建共享。

  (三)农民体育健身与体育社团相融合,建立健身网络组织。我省现有武术、篮球、乒乓球、棋牌、钓鱼、羽毛球等体育社团2155个,会员总数154.4万人。为保证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真正发挥带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作用,体育、教育等部门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严格规定、规范了各社团组织的业务管理、经费管理、活动开展以及社团年审等相关要求,保障了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四)农民体育健身与体育设施覆盖相融合,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健身。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万千百”、“511”、“全民健身中心工程”等工程,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基本达到“二室一场一路径”建设要求。农村中小学配建的操场、运动跑道,及其各类体育设施器械,也逐步向社会开放,为当地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方便,为农村人口就近就便锻炼健身创造条件。20XX年,南陵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10条健身路径、5个晨晚练点、10个行政村的农体工程维护更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11场次,直接和间接参加的农民超过万人。

  (五)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与节日庆祝仪式相融合,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每年8月8日,省农民体育协会举办“全民健身日”全省农民登山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参加比赛的农民超过2000人。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于1984年创办“夹沟420文体节”以来,已成功举办24届,文体节的重点之一是举办拔河、六洲等1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比赛项目,每年参与比赛的农民1000多人,在实现政府搭台经济唱戏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健身意识,该节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节会。今年4月4—9日,泗县在大庄镇小送村开展“泗县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农业干部职工对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热情,增强了干部与农民的凝聚力。

  (六)农民体育健身与重点健身项目相融合,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健身。埇桥区积极与永安镇所圩、永安、大许等行政村村委会共同举办的篮球、广场舞、拔河、象棋等各类比赛项目,喜闻乐见参与度高,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临泉县农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活动是最聚人气的一个健身项目,城乡广场舞爱好者众多,一个乡镇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支广场舞队伍,并时常开展交流活动。这些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农味十足的趣味性运动,风行于广大农村地区,促进了体育人口增加,体育赛事成为农民一展身手的舞台,农民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美好乡村呈现出新气象。

  二、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存在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农村农民体育健身来说,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农民对健身的需求迅猛发展,在需求的层次上、类型上,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健身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对健身场地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农民体育工作历来相较于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处于弱势,加之我省乡村经济薄弱,各级政府重视和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体育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运动健身的认识不够。参与农民体育健身的因素与传统的习惯、文化以及教育程度有关,部分农民的意识中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农民健身不健身无所谓,种地干活就是锻炼,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带有普遍性。

  (二)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仍需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是一项公益事业,活动经费投入多少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有经费投入,经济差的地区基本没有投入。另一方面,我省农村体育场馆设施投入历史欠账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体育部门实施的体育健身工程(一个行政村建一个篮球场、两个室外篮球场)惠及面太小,人均体育设施资源占有率低,现在一个行政村少则两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仅仅靠一个体育健身工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健身设施场地迫切需求。

  (三)农民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体育社团组织在上不在下。安徽省农民体育协会成立于1987年,先后设在安徽省农经委宣教处、省农委科教处,今年5月份,协会工作职能由省农委科教处移交到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与省农广校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原来省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因行政部门要与协会脱钩今年被取消了。安徽全省16个市,共105个县(市、区),16个市级农民体协组织基本健全,其中芜湖市每年有财政拨付的10万元活动开展经费外,其余15个市无专项经费。全省105个县(市、区)中,全部没有专项经费,也没有专职人员。现有的体育社团组织绝大多数都在市县,乡镇和村很少有以农民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体育社团。

  (四)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缺乏主力军,指导人员严重缺乏。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体育骨干力量大量流失,农村留守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较难形成农村体育运动浓厚的氛围。在乡镇和村级的开展体育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少,真正能在乡村从事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每个行政村不到1名,严重阻碍了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落实群众体育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建立起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各地要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将开展农民体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纳入年终检查考核目标,设定分值,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不能让农民体育成为乡村可有可无的“软指标”。二要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成立农村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和体育设施建设有规划、有方案、有步骤。三要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农民。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营造参与赌博可耻开展体育健身光荣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对健康、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追求。

  (二)明确工作思路,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要做到四个带动、四个结合,即领导参与带动群众,学校普及带动农村,竞技比赛带动群体,财政投入带动民间。努力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体育普及与体育提高相结合,体育建设与体育管理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健身环境。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农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实际需求的差距。从国家到省、市、县、乡(镇)、村,各级财政每年要确保有一定的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投入,保障设施场地建设维护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投资办体育,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支持农村体育事业,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共同努力,为农村体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活动。一要结合农村习俗开展活动,如在庙会、节会的同时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比赛。二要结合群众爱好,广泛开展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如篮球、乒乓球、拔河、秧歌、腰鼓、象棋的比赛活动,每年县级、乡镇、行政村制定比赛活动开展目标,文体部门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三要结合各类体育比赛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好本地大型体育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激发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热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运动水平。四要结合体育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为广大农村体育发展起“示范”龙头作用。

  (五)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指导。一要加强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机构改革,规范工作机构名称,建议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调整名称,避免出现协会的称谓,以应对行政单位要与协会脱钩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二要加强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各地要为农民体育协会及各乡镇体育协会、专业协会等注册建立提供指导服务,引导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建立村级体育协会小组。三要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农民健身活动开展骨干,充分调动乡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人才作用,做到农民体育工作有专人抓,健身活动有人开展。

  为加快德阳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促进城乡体育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提高服务全民健身的能力与水平,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一要点五计划”工作安排,9月27日,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龙率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我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旌阳区孝泉镇体育广场和广汉市三水镇文体广场、易家河坝竞钓基地,了解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听取了市体育局关于我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同步建成小康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为民办实事,加大了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体育惠民工程占全市1432个行政村的85%以上,农村全民健身工程覆盖70%的行政村。

  一、我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主要做法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村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户的建设,是我市各级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探索农村全民健身和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是解决农民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解决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和健身指导滞后的有效途径和新方法;是加大农村体育投入,促进城乡体育统筹协调,提高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多渠道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针对近年来农村人口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需求不断增加的需求,我们坚持以“体育惠民”为载体,积极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入,努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一是采取政府办体育,出台《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实施办法》,以购买公共服务为试点,加大了财政投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实现管办分离,促进了农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工作;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对农村、偏远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20XX年以来共争取建设资金2581万元,争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项目4个,社区多功能项目2个;三是利用体彩公益金建设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二)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是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示当代新农民多彩生活的舞台,在区域和村落的文化生活中,需要为农民群众建设和提供交流交往、休闲娱乐和“求知、求美、求乐”的空间,经常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引导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体育骨干队伍。一是努力为有体育健身站点的乡镇配备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资金、器材、项目和人员培训上支持乡镇组织体育比赛及活动,同时鼓励乡镇自筹资金或利用社会资源改建、新增体育设施;二是注重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全市65%以上的街道和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45%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三是每年对乡镇培训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乡村科学健身及普及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技能,村镇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组织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利用节假日、大型活动、“三下乡”等契机开展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指导服务。每年在县、区、乡三级免费开展体质检测近4000人次,为3600余人次出具了健身指导报告。

  二、我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效显著。自20XX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全市共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7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67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县级体育中心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全民健身苑85片、全民健身路径953条,体育惠民工程占全市1432个行政村的8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仅20XX-20XX年就新增农民健身工程508个,争取资金1579万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农村体育中心户数量覆盖全市70%的行政村。

  (二)农民科学健身水平不断提高。健身广场、晨晚练健身点遍布乡村各角落,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农村人口就近就便锻炼健身创造了条件,通过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做好科学健身示范,发挥志愿者正能量开展义务宣传活动,发挥集体展示吸引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发挥科技监测技能提供科学健身个案等,不断提高了农村人口全民健身和科学健身水平。

  (三)体育特色活动、品牌项目众多。体育设施建设和选址充分考虑人气、交通、地域等综合因素,注重在县、乡进行体旅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县一品”和“一县一特”,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了旌阳区龙狮、广汉市三星太极、什邡市健身球操、绵竹市广场体育舞蹈、中江县巴蜀太极、罗江县柔力球等一批特色体育活动;罗江户外运动、绵竹滑翔飞行、广汉钓鱼、什邡山地自行车、中江赛鸽、旌阳休闲骑游等六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打造“一县一品”和“一县一特”,使体育旅游、体育休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加强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村体育建设现状与农村群众的健身需求还有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对农村体育设施投入不足。对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地方财力支持有限,一些地方的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行存在困难。

  (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均衡。现有的露天体育场地设施陈旧,活动器材和设备缺乏,一乡一站、一村一场建设还不达标。当前更注重“一村一场”的覆盖率,一些边远村庄农民健身活动难开展,又弱化了体育场地的服务功能。

  (三)已有农村体育设施缺乏管护。农村体育设施缺乏甚至从未养护,降低了器械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村社组织缺乏对体育设施管养,当地群众利用体育设施打麦子、堆桔杆等,加剧了对健身场地和设施的损坏。

  (四)农村体育设施应用不充分。一方面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已建体育设施应用不充分,另一方面已建体育设施与农村群众的需求脱节,如篮球设施当前在农村适用性不强,而群众基础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设施建设不足。

  (五)农民健身服务组织不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健身活动,但农民健身服务组织不够完善,缺乏健身俱乐部等民间组织机构,也缺乏对使用体育设施的有效指导和利用。

  四、对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意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体育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是全民健身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短板”。要大力发展农民体育事业,补齐农村体育健身这块“短板”,推动城乡健康事业协调发展,使全民健身计划真正成为全民幸福计划。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和《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全民健身持续向农民覆盖和倾斜,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阵地建设十分必要。

  (一)加强领导,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要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地方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督导,年终有考核;地方各级要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发挥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经济和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要树立健康奔小康,无病治穷致富的理念;将文化下乡活动与乡村体育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健身的意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二)农体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生产生活为基础,配合创建宜居乡村、宜业田园和体育健身休闲特色小镇,促进农民体育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探索创建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运动休闲特色乡村,统筹规划建设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结合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美丽村庄建设、老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因地制宜,同步规划,充实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三)为民务实,加强一村一场设施建设。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同各级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相结合,与实施扶贫攻坚项目相结合,优先扶持贫困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体育“惠民工程”项目、“一村一场”工程项目、资金和器材,加强乡镇文体站和村级健身场地建设。

  (四)加强培训,发展壮大农村体育队伍。要结合农村群众的喜好和特长,鼓励各类学校体育教师赴农村普及健身知识,支持和引导农村群众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积极培养、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农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发展农民健身民间组织,逐步提高农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水平。

  (五)农体健身,农味农趣促美丽乡村建设。

  要传承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充满乡村气息、体现农耕文化、具有农味农趣,突出当地产业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资源优势,融健身娱乐、表演观赏和比赛活动于一体,农民愿参与、能参与、乐参与,形成“一地一品”的特色项目。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经常性举办农味农趣运动会、美丽乡村健步走、快乐农家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要将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器材用品、健身项目、赛事活动下乡等农民体育工作纳入“三下乡”活动内容,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常态化、制度化和生活化。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体育场、26000㎡的全民健身广场和24000㎡的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二、工作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

  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xx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xx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xx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806个;体育场地面积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4个,田径场4个,小运动场32个,民营游泳馆3个,足球场地37个,篮球场地217个,排球场地36个,乒乓球场地231个,羽毛球场地23个,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3个,全民健身路径222个。

  三、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3、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指导,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参与率,推动群众的体育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加强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共享。

  近年来,在省、市体育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投入,实现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较快增长。现就我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块:

  1、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143个:其中20xx年实施了1个,20xx年实施了4个,20xx年实施了17个,220xx-20xx年实施了21个,20xx年实施了10个;20xx年实施了29个;今年正在实施的工程点达61个。

  2、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3个:其中20xx年实施了2个,今年正在实施1个。

  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批:即镇健身路径工程。

  4、在新农村建设点、“三送”点实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体育健身工程。

  实施的143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批的健身路径工程中已拨付场地建设补助资金达94.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突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我县成立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县体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设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体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二)找准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

  我县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新农村建设点在挂点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一是坚持节约优先、规划优先、环保优先,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废弃水塘、闲置房屋,或填平,或翻修,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地脏水臭问题,又建成了体育健身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二是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创建新村镇、塑造新风貌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不仅促进了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增强了农民身体素质和生产经营、就业创业能力,而且带动了村镇的整体规划,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和生态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三)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与广大农民朋友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土地、劳力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加强了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板、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宣传片,印制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意义、作用。通过宣传,农民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全面铺开后,立即受到各乡村的热烈响应,出现了争着要求实施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用典型说话,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已建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学习考察、比赛交流,让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四)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我们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上着力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第一、在选址工作中,强调农民自主申报、乡镇政府推荐和严格考察。

  第二、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各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监督到位。

  第三、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农民群众用好体育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作用。七年来,我县累计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57名,做到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单个项目资金数额较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好。

  一是经费不足。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定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0.7万元的场地建设费已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大多数行政村无资金积累和收入来源,造成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是进度不均衡。个别乡镇对项目建设只做一般性安排,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致使项目建设滞后。

  三是部分行政村难以落实建设场地,造成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擅自更换工程点。

  四是个别行政村器材管理不善,导致器材受损现象。

  四、工作建议

  1、器材单一化,望上级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以实用性为主。

  2、场地建设资金不足,希望上级提高补助标准。

  根据市政协调研要求,对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现将我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及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委员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力度,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加快体育场地基础建设步伐,为全民健身工作奠定牢固基础。创新发展思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xx3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61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市政府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全市中心城区规划体育用地45.72公顷,15个乡镇规划体育用地60公顷。

  二是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以省、市体彩公益金投入为主渠道,市政府注入配套资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378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普及。

  三是扎实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省全面直管这个机遇,加快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了市体育文化中心,预算投资6亿元,实际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310亩,包括主体育场、综合办公楼、篮球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会议中心等设施。目前,整个工程进入验收阶段。近三年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共完成新型农民体育工程140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7个,健身路径30条,健身步道3万余米。借力百城提质工程,围绕打造“10分钟”健身圈,利用城市公园、游园、绿地广场安装健身器材90余处。持续发力,提升体育健身设施,争取省资金500万,政府配套500万元,在万汇城三期以东、新华书店以北建设市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已基本完成选址、规划、论证、征地等前期工作,另外为解决城区健身设施不均衡问题,在煤山公园建设市老年体育公园。建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对于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制度。先后出台了《xx市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标准》、《xx市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全市体育场地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突出活动载体,全民健身工作扎实开展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我们紧紧围绕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以省全民健身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等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促进民间特色体育蓬勃发展。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企业、学校利用五月“全民健身月”,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元旦、春节、老人节,开展富有当地民俗和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村、居委会和社区,年参与群众40万人次,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群众体育格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积极支持教育系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保障xx多万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优秀达标率21.65%,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xx中心校大力普及花样跳绳活动,多次参加全国性花样跳绳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我市体育工作知名度。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协会融资,近三年坚持开展“中睿速递杯”全国冬泳邀请赛、“河滨公园杯”全省摩托车越野赛、市文明单位篮球赛、“江山杯”篮球邀请赛、市老年门球值班赛、“xx农商银行杯”乒乓球邀请赛,逐渐形成了在全国、全省和当地叫得响的六大体育活动品牌。先后承办省品牌赛事“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全省健身气功站点总决赛,中美男篮对抗赛,“龙府杯”全国大学生男篮邀请赛,“戴尔建生杯”友好城市羽毛球邀请赛,全省“公仆杯”乒乓球赛等重大赛事。

  三是举全市之力组织市第六届运动会,引领公共体育新气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历时x年成功举办第六届运动会,实现了“隆重、热烈、精彩、节俭、圆满”的办会目标;省体育局局长、市四大班子领导、市拔尖人才以及来自全市的113个参赛代表团、文体表演参演人员等2万多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项目设置、参加人员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开幕式受到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赞扬。

  四是组织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增强我市体育工作影响力。我市代表团总积分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5,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是十个直管县(市)中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县(市),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0月23日,在夏邑县政府会议中心,我局作为省体育系统的代表,在全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得到了省体育局和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是开展机关干部系列体育活动,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20xx年我市举办科级干部篮球、乒乓球、登山、自行车、健步走等体育活动,处级干部100余人次登顶九峰山,科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参加了篮球、自行车、健步走等系列活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近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20xx年再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一等奖、全民健身评价体系考评位居十个直管县第一。20xx年9月,我市积极申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第一阶段申报材料已上报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待国家体育总局测评标准出台后,我局将严格按照测评标准准备创建条件,力争完成创建任务。

  三、加大服务保障,全民健身网络逐步形成

  一是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优势,不断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xx年修订出台《xx体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组织场地建设、开展健身活动、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相关单位给予补助。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的健身热情。二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体育专干,各行政村、社区设置文体协管员。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体育现状调研报告(精选5篇)10-27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通用6篇)10-28

  农村调研报告04-04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2000字(精选5篇)10-26

  农村体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10-28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精选5篇)10-28

  农村调研报告范本10-13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12-23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12-27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

农村体育调研报告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足球无插件免费观看_欧洲杯2024赛事直播-欧冠赛程网播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www.dhdst.com/post/6MrB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访客 访客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